关于中国股市不吐不快的几个问题

2011-12-28 19:37 阅读(?)评论(0)

     

最近股市非常不好,频繁再创新低,广大股民的反应也很激烈,在这里想谈几个关于中国股市不吐不快的几个问题。不过以下观点仅是个人主观观点,未必是正确的。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

第一,机构研究员投研能力很差。连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在1215日《财经》年会发表演讲,表示我国证券公司在研究方面处于很低的水平。看看最近几年机构的一些投研报告,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不知害了多少人,有些竟然是用普通的常识也能看得出来的,甚至有些连公开数据引用也有问题,明显上市公司连续几年的净利润增速小于30%,他们竟然会说公司连续几年的净利润增速超过30%,简直是睁眼说瞎话。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那么差的投研能力,他们竟然还能拿着超过百万的年收入,还会看不起普通的投资者,认为普通投资者的调研报告没什么了不起,不专业,小儿科。事实上很多普通的投资者没有拿着百万的年薪,甚至由于没有相应的学历,而无法进入所谓的专业机构,但是出于对于这个行业的喜欢和努力,在没有收入或者有时生存也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下,没有资金资助去上市公司及各地调研的情况下,非常用心的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法去调研,去了解公司,写出的东西反而潜入深出,很有意义和价值(我就看到很多民间高手,写出的东西就远比所谓的专业投资者要好,很容易看懂,但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不像很多所谓的机构投资者弄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模型,所谓的分析,复杂异常,他们的目的就是写出看上去专业,用来显示自己所谓的专业度,实际上没什么用、没什么价值,甚至往往还是错误,甚至错误的离谱的报告)。这种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人感叹,让人无奈。

再举个简单点的例子,比如每次想根据某个主题,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和其中优秀公司的情况。但是却发现,有任何主题或者行业发展的信息,所谓的研究员和专家们不是真正深入研究,去精挑细选其中的好的公司,而是一股脑儿把所有相关的各种公司不分好坏的全部推荐出来(甚至很多公司就完全是一个题材股,主营根本不涉及这个行业或者这个主题,或者就是很少涉及,可能连主营的十分之一也不到,对于公司的经营根本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但是研究员都是不管三一二十一,只要稍微有点相关的就先推荐出来再说。造成相关板块所推荐关注的公司一大堆,让希望能通过专业投资者找出好公司的投资者大为失望,根本无法选择。而且事实证明,其中推荐出来的很多个股,最终都被证明是题材股,持续业绩很差,股价短期涨幅(甚至有些短期也不涨)之后,往往回归本质,大幅下跌。如果仅是个股罗列,而且罗列那么多个股的话,要所谓的研究员干什么?罗列那么多个股,还不是要投资者自己去寻找相应的资料、自己去分析去筛选?那专业研究员拿着那么多工资究竟干什么去了?

第二,基金公司光收管理费,投资业绩与绩效不挂钩,使得基金管理人缺乏责任心,并利用广大基民的钱和手头的资源,去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老鼠仓,内幕交易频繁(包括券商、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常常听到或者听朋友说有什么小道消息。确实有些消息的确是假消息,的确是骗人的,但是有些消息往往事后都被证明是对了。这说明内幕交易是存在的,而且是大量存在的。基金公司光收管理费,投资业绩与绩效不挂钩,使得基金公司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投资业绩好不好,并不为基民着想,而是想着如何把规模做大,如何寻求相对排名,也就造成了基金公司把基民的钱当儿戏,不负责任。询价时高价申购高估值个股,使得新股发行持续高市盈率发行,一直降不下来。让普通投资者谨慎申购新股,尤其是高估值新股,但是基金公司们却在询价时抬高股价,又拿基民的钱去申购高估值个股,光靠散户抵制申购高估值公司有用吗?新股发行改革,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管出什么制度,但是基金经理们拿不是自己的钱去申购高估值公司,反正不是自己的钱,反正没有损失,新股高市盈率高估值发行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所抽走的钱也是不会少下来的。为了求相对排名,基金公司不顾基民利益,在年底互相砸竞争对手的盘,造成净值下跌,最终损失的不都是基民的利益吗?他们照样可以拿着高昂的管理费。如果把他们的绩效和投资业绩挂钩的话,他们还敢这样做吗?并且如果对于以上这两种对于基民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的话,他们还敢这样做吗?

这里顺便提一下关于新股发行的问题。新股发行没有问题,融资也是股市的功能之一。关键是如何更多更好的市场化。不好的公司,就让他们发不出去,或者让承销商自己买单,造成亏损,那他们就不敢乱发了,不敢虚报价格了。这样就像美国和我国香港一样,把有限的资金都集中在少数的好的公司上,差的公司就没人申购和交易。如果大家申购不好的公司,会有损失和教训,甚至是惨痛的损失和教训,他们还敢乱发新股和申购新股吗?当然前提还是不能用“不是自己的钱”去做相应的事。否则损失的还不是他们,还是相应的股民或者是基民。

另外想谈谈关于目前总市值和流通市值过大,资金面不够没有牛市的说法。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把问题归结到新股发行太多太快,流通市值和总市值增加太快,没有资金推动导致股市无法走牛。诚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停发新股就能解决问题吗?因为最终还是要发新股的,就算停发新股走出一波行情,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还是没有用的。一段时间后新股再次发行,那么股市不就又不好了?事实上,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资金不够也是必然发展的趋势,不单单在中国是趋势,在美国和我国香港也是趋势。未来也不可能出现以前的所有个股都上涨的牛市出现。毕竟目前总市值20多万亿,流通市值16多万亿,以后的资金根本没有力量来推动那么大的市场。那么为什么美国和我国香港会有牛市?未来股市绝对不会没有机会,而会是更加的理性,好的公司股价会不断上涨,而差的公司会不断下跌,跌到1元,甚至1元以下。如果大量不好的公司跌得更低,甚至跌到1元以下,那么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不是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那么还需要那么多资金吗?不需要那么多资金推动整个市场的所有个股都有表现,只需要能够推动其中一些绩优股的股价,给投资者回报就可以。而随着垃圾股的大跌,像美国和我国香港市场一样,大量出现一元股,甚至一元股以下,形成所谓的毛股、仙股,那么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就自然会降下来的。关键是要形成退市机制,同时给予那些投机分子教训,甚至是惨痛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投机是会有风险的,是会倾家荡产的,那么市场就会自动把资金和资源集中到真正优秀的公司上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是新股不该发行,而是发的还不够。当资金真正不够的时候,并且如果申购、购买投机股有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的时候,资金就会由于避险的需要,而去购买真正优秀的公司,业绩好的公司,也就会推动真正绩优的公司可以走出持续不断的大牛市,给予股民良好回报的。当然再一次强调,申购和购买投机股票的钱必须是机构自己的,或者损失是会有相应惩罚措施的。而不是拿别人的钱,输赢无所谓,也没有感觉的,这样是不行的,也是没有效果的。

第三,上市公司违法成本低,欺诈上市,内幕交易(不单单是上市公司,还包括我上文提到的基金公司、券商等)所受到的法律惩罚太轻、太少。从市场上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所付出的资金,以及所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绿大地,包括中山公用,以及最近西南证券的证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要惩罚的那些人倾家荡产,往死里去惩罚,看还有没有人敢内幕交易、看还有没有人敢欺诈上市。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